彩釉,又稱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燒成瓷的釉面上描繪紋樣、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燒烘的一種陶瓷上色技術,溫度約7000℃--800℃。此外,燒窯前即在坯體素胎上繪畫,如青花、釉里紅等,則稱為釉里紅,其特點是彩在高溫釉下,不褪色。瓷器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發明,起源于商代,到東漢末年已經成熟。1958年春,在河南省濮彩釉陽市這河砦村北齊李云夫婦合葬墓中出土兩件黃釉綠彩四系罐,造形美,綠彩艷麗,開唐三彩之先聲,為中國早期的彩釉瓷器,實為珍品,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958年春,在河南省濮陽市這河砦村北齊李云夫婦合葬墓中出土兩件黃釉綠彩四系罐,造形美,綠彩艷 麗,開唐三彩之先聲,為中國早期的彩釉瓷器,實為珍品,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這兩件 四系罐,釉色米黃,形制相同,一件為方系,一為圓系。方系者,高24厘米,口徑8.7 厘米,底徑9.3厘米,胎厚0.5厘米。白釉薄有光澤,有六條綠彩由肩部下垂至腹,腹下 部無釉。直口微斂,橢圓腹,平底,高實足。肩上有刻紋兩周,其下又刻一周忍冬紋紋 帶,帶下為垂至腹部的六瓣覆蓮,蓮瓣寬肥,瓣尖微卷。